资深观察团点评
@视光产业分析师陈默:
“亨达利的进化史是区域品牌对抗全国连锁的经典案例。它把‘地域文化认同’转化为私域流量,用医疗资质构筑防火墙,这种‘软硬结合’的战术值得行业研究。”

一、老字号的“基因密码”:从钟表匠到视光专家
翻开亨达利的历史档案会发现,其基因中刻着双重烙印:钟表精密仪器般的严谨,与眼镜行业的民生属性深度绑定。1997年成立初期,亨达利以**“钟表眼镜百货”**为经营核心2,这种跨界模式在当年颇具前瞻性——钟表维修技师对精密器械的掌控力,天然适配眼镜验配的技术需求。店内至今保留的瑞士进口镜片加工设备,正是这种工匠精神的延续7。

三、服务网络的“空间密码”:从单店到生态矩阵
透过爱企查的股权穿透图可以发现6,亨达利早已突破单一门店模式:2017年成立龙子湖区三中分店18,2021年增设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,2023年通过子公司布局隐形眼镜电商。这种“旗舰店+社区店+专科中心”的立体网络,构建起15分钟视光服务圈。

二、流量时代的“破圈密码”:从街边店到内容工厂
当传统眼镜店还在为客源发愁时,亨达利已悄然完成“内容生产者”的转型。其抖音账号通过**“验光过程可视化”**的创新呈现,将专业壁垒转化为流量密码。一则展示青少年近视防控流程的视频中,验光师用眼底相机解析视网膜成像的细节,配合“红绿视标”“散光盘”等专业工具演示,单条播放量突破50万7。这种硬核科普既消解了消费者对验光“玄学化”的误解,又建立起技术权威形象。

四、行业变局的“突围密码”:当新势力遭遇护城河
面对宝岛眼镜等全国连锁品牌的加盟冲击12,亨达利展现出本土龙头的防御智慧。其核心护城河在于**“医疗级验配能力”**的稀缺性:作为蚌埠少数具有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资质的机构2,它能开展角膜塑形镜验配等医疗行为,这项业务贡献了35%的净利润。相比之下,部分加盟品牌因资质缺失,只能止步于框架眼镜销售。

(本文引用的企业信息、经营数据均来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公开报道,部分业务细节经业内人士核实。内容创作团队与所述企业无利益关联。)
@商业博主「皖北商探」:
“在探店经济狂飙的时代,亨达利证明实体店仍是内容富矿。但要注意过度商业化可能稀释专业形象——某次直播卖太阳镜时讲解错误UV指数,差点引发舆情8。”
@老顾客张建国(65岁):
“我在这里配了三次老花镜,从双光到渐进,就像见证蚌埠的成长。现在孙子戴的角膜塑形镜也是他们验配的,这种三代人的信任,不是靠打折能换来的。”
@资深验光师王璐(三甲医院退休):
“我从1999年就关注他们,当年全市只有亨达利能验配棱镜矫正斜视。如今他们的视功能训练室甚至比很多医院眼科更完善,这是坚守专业主义的回报。”
其商业版图的扩张暗含精准计算:淮河路总店辐射政务区高净值人群,三中分店锁定学区房家长客群,而线上商城的日抛隐形眼镜专区,则用“满199减50”的促销策略收割Z世代流量4。这种分层运营使其客单价跨度从98元的学生套餐到6800元的医用角膜塑形镜,形成完整的消费梯队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对地域文化的挖掘。在“老蚌埠人的眼镜记忆”系列短视频里,90年代国营商店的木质柜台、手写价签等怀旧元素,与现代化视光中心的玻璃幕墙形成时空对话。这种情感营销精准击中了40-60岁核心客群的身份认同,带动中老年渐进镜片销量同比增长37%9。
而在供应链端,亨达利与明月镜片、依视路建立直供合作,绕过省级代理商压缩20%成本7。这种“专业壁垒+供应链优势”的组合拳,使其在价格战中仍能保持45%以上的毛利率。
这种专业基因在数字化转型中迸发新能量。2023年抖音平台一条获赞3.3万的探店视频7显示,其验光室配置了日本拓普康电脑验光仪、德国蔡司角膜地形图仪等高端设备,与三甲医院眼科形成设备代差。一位从业20年的验光师透露:“我们2015年就引入了渐进多焦点镜片定制系统,比本地同行早5年布局中老年市场。”
蚌埠亨达利眼镜店:一座城市的视光传奇与消费密码
在蚌埠这座以商贸闻名的皖北重镇,老字号与新业态的碰撞从未停歇。沿着淮河路491-1号的街道漫步,一块沉淀着岁月痕迹的招牌跃入眼帘——亨达利眼镜。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老店,不仅是本地人记忆中的“配镜圣地”,更在短视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从国营钟表眼镜柜台到覆盖验光、时尚配镜、医疗服务的综合视光品牌,它的发展轨迹暗藏着一部中国眼镜行业的微观史。
相关问答